愛的功課愛的功課我家有個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做功課速度很慢,拖拖拉拉。為了「激勵」他,我想到許多專家推薦的「集點獎勵法」,便和他約法三章,如果他能在我下班回家前就寫完功課,可以蓋一個獎勵章,我也順便寫了滿滿一頁關於還有哪些我希望他改進的各項行為,蓋滿五個獎勵章,可以換零用錢。 如此實施了兩個星期,他必須「很努力」,才能集滿五個章。有一天,兒子突發奇想,告訴我說:土地買賣「媽媽,我也要跟你玩集點,我給你一千元,如果你能集到一百點的話。」小氣的兒子竟然如此「有氣魄」,引起我好奇的問,集點規則是什麼?他說: 1. 如果你能七點半前到家陪我吃晚飯,我給你十點。 2. 如果你每天運動四十分鐘,也可集十點。 3. 看我的功課不生氣,我給你二十點。 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距離 做為《親子天下》的總編輯,分享這樣的「笑話」,其實有些荒謬。因為需要一點勇氣來面酒店經紀對自己「說到卻做不到」的尷尬。 我當然知道,回家陪孩子吃飯多麼重要;多運動對身體好,也是老生常談;至於「看功課不生氣」,天啊,我們四月才出了六十頁「教出好情緒」的封面故事呢! 但「知道」和「做到」,有好長一段距離,其中要克服的,包括客觀環境(適度的工作量、準時下班回家,已經是不景氣時代上班族的「苛求」);主觀的個性與特質(我得坦白自己從來不是個喜愛運動的人);酒店工作最後才是「方法」和「行為」。研究指出,行為要變成「習慣」,得要持之以恆的練習二十一次以上。 總而言之,我也必須「很努力」,才能「賺」到我兒子的一千元,達到他心目中覺得「理想媽媽」應該做到的事。 或許是因為這小小的「集點事件」,讓我對這次封面故事「愛的管教」的製作,有了一些不同的體會。 管教M型化 《親子天下》創刊快滿一年,品格與管教,一直是許多讀者需求若渴的主題,酒店打工也是極大的焦慮。在教學現場,我們不斷聽到老師或校長擔心這一代孩子的「品格發展」,因為學校和家庭,似乎都有著「管教M型化」的現象:不是「過當」,就是「不及」。 經濟弱勢的一端容易管教過當,或置之不理,許多父母還停留在體罰打罵、甚至接近虐待的方式管教;經濟富裕的另一端卻剛好相反,成為常見的「寵父母」,凡事以孩子為中心,積極涉入學校管教,已經造成「被寵溺兒童症候群(酒店兼職pamper child symdrom)。我個人參與過多次「品格教育」專刊的製作,也出版相關的叢書。關於品格的概念、定義,已經有過諸多討論與相關報導(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教出品格力》、《品格決勝負》,或《十個與孩子的重要對話》)。但身為父母和教師,每天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行為問題,真實的困難乍聽之下都是瑣碎的。再度談品格,我於是想從「管教」的角度切入,提供讀者更「實用」的工具和室內設計法則。 但孩子畢竟不是「鬧鐘」或「電腦」,哪裡壞了「修」哪裡,不應該把「方法」視同為藥丸,期待吞下就立即見效。 養出好孩子,要先做個好大人 孩子跟成人一樣,是個有複雜情感和認知的「有機體」,正如教育博士李琪明的比喻,假設孩子就像蘋果樹,教育能做的,不是讓蘋果樹長出橘子,而是讓蘋果樹得到該得的滋養,長出結實纍纍的蘋果。 所以我更希望這次的封面故事,讀者從中得到的不裝潢只是「工具」,而是一種做為父母應有的立場、態度和心情。 特別推薦師大教授李琪明老師的故事。她是國內研究道德教育的專家,她從不體罰自己的小孩,總是耐心傾聽,非常認真的做計畫,投注時間和精力,要教養出五育並重的孩子。但這個細細照護的獨子,進入青春期卻因為成績低落,對學習喪失興趣,國中三年每天趴在桌上上課,進而造成行為問題,讓李琪明疲於奔命,挫折傷心。 在那三年,李室內裝潢琪明除了不放棄的愛與引導,也從挫折感中學會:如何平心靜氣的,看待兒子走上一段「與她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很巧合的,這期專訪人物侯文詠,十分幽默的嘲笑自己做父親的「心路歷程」,也和封面故事談的許多概念相互應和。成長,是不斷實現自我的「歷程」,不是一個比賽的起點或終點。套用暢銷書《在愛裡相遇》一書作者蔡穎卿的觀點:如果我們想要教養出一個「好孩子」,我們得先要求自室內設計己努力做一個「好大人」。在愛與管教中,我們可以學會細細體會自己「努力」的歷程,與偶有的挫敗,於是才得以更心平氣和的看待孩子的能與不能。當孩子跟你期待的不同,愛與管教的「功課」,才真正開始。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171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裝潢YAH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c10dcwh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