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以獲獎時的所在國計,114年來共有54個國家和地區產生過諾獎得主;如果以諾獎得主的出生地計,產生過諾獎得主的國家則多達74個。國際間的人員流動是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之一(已消失的國家計入其繼承國,如部分蘇聯獲獎者計入俄羅斯)。
  昨日,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61歲的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以表彰他在研究市場力量與調控方面的貢獻,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約111萬美元)。評選委員會發表聲明說,梯若爾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理論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理解與規範存在少數大企業的行業。梯若爾認為,最佳的調控和監管政策應該謹慎地根據不同行業的特殊情況加以實施。    
  至此,2014年諾貝爾獎全部揭開謎底。
  你想知道諾貝爾獎114年漫長歷史中還藏著哪些秘密嗎?如哪些國家是摘金霸主,要活到多少歲才有機會跨過諾獎的門檻,女性得到一個諾貝爾獎到底有多難……南都數據今天為你解答。經梳理髮現,自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用其遺產設立諾貝爾獎以來,諾貝爾獎已向860個個人和22個機構頒發了889塊諾貝爾獎章。無論是按獲獎者出生地還是獲獎時所在國計算,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的獲獎人數均穩居前四,如諾獎的四個“常任理事國”。其中生於美國的諾獎得主達到267位,獲獎時在美國工作的得主更是高達365位。
  要拿諾貝爾獎,還得“活得夠久”。雖然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新晉得主馬拉拉把最低年齡刷新到了17歲,但據統計,諾貝爾獎的平均獲獎年齡已高達59歲。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年齡“門檻”高達67.2歲,意味著可能要等到退休。
  縱觀諾貝爾獎,幾乎就是一部男性獲獎史,女性獲獎者僅占獲獎總人數的5 .3%。也就是說,幾乎每20個獲獎者當中,才會出現一個女性獲獎者。114年曆史上只有36個年份出現了女性獲獎者,1912-1925年以及1948-1962年兩個時期,女性獲獎者分別消失了14年和15年之久。儘管2004年以後女性獲獎者數量有輕微回升,但性別比例仍然高度畸形。
  更多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諾貝爾獲獎數:
  “生理學或醫學”得獎者最多
  僅有兩名女性得主
  諾貝爾物理學獎至今一共頒發108次。47次由一位科學家獨享,31次由兩人共享,30次由三人共享。
  居裡夫人家3人獲獎
  諾貝爾化學獎一共頒發106次,114年間共有169名科學家獲獎,其中,63位科學家曾獨享,22次由兩人共享,21次由三人共享。
  生理學或醫學獎華人沒得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共頒發10 5次,至今114年間共有207名科學家獲獎,其中3 8位科學家曾獨享,32次由兩人共享,35次由三人共享。歷史上從未有人兩次獲得過該獎項,而華人科學家亦從未獲得過該獎。
  1/4用英語寫作
  諾貝爾文學獎114年間已經頒發了107次,共有111名得主。除19 0 4、19 17、1966和1974年4次出現兩人分享文學獎,此後文學獎再無共享之說。瑞典人埃里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是唯一去世後被追授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1931年)。獲獎者總共使用了25種語言寫作。
  刷新最年輕獲獎者
  自190 1年以來,諾貝爾和平獎只頒發了9 5次。和平獎也是諾獎唯一可能頒發給機構的獎項,114年來除10 3位個人外還有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等22家機構獲獎。前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是唯一去世後被追授和平獎者(19 6 1年飛機失事,因公殉職)。
  得主平均年齡最大
  諾貝爾學經濟學獎只有45年曆史,但它從未中斷過。4 5年來,經濟學獎授予了75名學者,華人學者始終與此無緣。經濟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是諾獎中“門檻”最高的,不過統計亦顯示該獎得主的平均壽命特別高,超過了86歲。
  外籍諾獎得主的中國緣
  根岸英一(日籍科學家,2 0 10年化學獎得主),1935年生於吉林長春。他在美國執教常為中國學生提供獎學金,其課題組80%以上的學生來自中國。
  賽珍珠(美籍旅華作家,1938年文學獎得主),中文是其母語之一,曾長期在江浙一帶教書,其代表作《大地》以安徽宿縣為素材。
  沃爾特·布喇頓(美國物理學家,1956年物理學獎得主),1902年生於福建廈門。
  埃德蒙·費希爾(美國籍生物化學家,1992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 2 0年生於上海,7歲離開中國。
  中村修二(日裔美籍科學家,2014年物理學獎得主),廣東引進的“氮化物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帶頭人,去年還得到4000萬元人民幣的科研資助。
  資料來源: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新華網
  出品:南都數據新聞工作室 主持:鄒瑩
  數據採集與分析:南都記者 萬明
  實習生:付聰
  設計:劉寅杉
(編輯:SN1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c10dcwh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